相关电炉爆炸原理概述 |
时间: 2012-06-06 |
相关电炉爆炸原理概述 同时存在易燃物、充足的氧气,且混合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则形成爆炸性气氛,遇有足够能量的火源时,即发生爆炸。此时,物质的变化不仅急剧增速,并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 1、具有足够能量的火源可以是: A.赤热的炉膛、加热元件; B.加热后的工件; C.机械部件转动引起的火花; D.火帘、引火咀等外部明火; E.具有引火或催化作用的物质,如碳黑、硫磺或粉碎的金属; F.引火或催化的物质甚至在高温下能够触发氧与易燃保护气起化学反应并导致自燃; G.由静电放电产生的电弧; H.炉子附近的引火源,如切割、焊接、铁器碰撞,吸烟引起的火花。 2、爆炸性气氛可能产生于: A.生产过程中,滴注剂量减少或中断时,导致空气进入炉内与残余可燃气氛混合; B.电炉炉温低于750℃时,但仅仅因为工艺原因,如装进一批冷料而引起的炉温低于安全温度,而炉壁或热元件仍保持着安全温度时除外。 C.在热处理工艺的开始或结束阶段,炉内气氛由气体改变为空气时,反之亦然。 D.当炉膛冷却下来,有可能使空气渗入炉内; E.在开启、关闭炉门时,空气渗入炉内; F.不可预料的以及与工艺无关的因素。
|
上一篇: 渗碳淬火炉停炉 下一篇: 电炉温控表组态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