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指介质从淬火工件表面吸取热量的能力。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介质的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能。
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对其冷却能力的影响
1、比热。介质的比热越大,冷却能力越强。
2、导热系数。介质的导热系数越大,冷却能力越强。
3、黏度。介质的黏度越低,冷却能力越强。
4、汽化热。介质的汽化热越大,冷却能力越… |
|
理想淬火介质
淬火硬度不足、畸变及开裂是常见的弊病,至今人们也未找到理想的淬火介质。从冷却特性角度讲,希望淬火介质在冷却初期,冷却速度慢一些,避免处于奥化体和过冷奥氏体状态的工件因冷却速度快,收缩急剧而发生弯曲畸变;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区间(珠光体转变曲线'鼻子'处,600~400℃),希望快冷,避免发生珠光体类转变;又希望进人马氏体… |
|
学术界认为,这两种探头存在各自不同的缺点。如:由于材质差异较大,银探头的测试结果与工业用钢的实际情况有明显不同,很难直接判断对钢材的淬火效果:Inconel600探头虽然与工业用钢比较接近,但其热导率较低,同样不能真实反映工业用钢的淬火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能否找到一种方法,通过对萍火介质冷却性能的测定,就可以定性甚至定量地判断其对工业… |
|
淬火烈度值(H值)的方法是由格罗斯曼等人于1939年提出来的,至今在淬火冷却技术和端淬技术领域仍被广泛采用。其方法是:将选定的探头在18℃静止水中冷却的平均换热系数视为1,再根据相同探头在淬火介质中冷却时的冷却曲线计算出相对的平均换热系数曲线。公式为
h平均=(v/F)·[ρCρ/(tc-tQ)]&midd… |
|
不同厂家生产的冷却性能测定仪依据的标准不同,因而测试项目也不同。如瑞士产IVF(包括国产仿制的同类型)冷速仪依据ISO9950标准,测试项目有:最大冷速(Vmax);最大冷速温度(Tvmax);300℃冷速(V300);850—600℃时间(t600);850—400℃时间(t400);850—200℃… |
|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的评定,先后出现过热丝法、5秒钟法、端淬法、热膨胀法、磁性法、格罗斯曼(Grossman)法(H值法)、冷却曲线法等,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则是冷却曲线法。尽管冷却曲线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对比较直观,与实际淬火之间的关联性也较强,能够完整描述探头在淬火时的冷却过程,且操作简便,精度高。
… |
|
上述国内标准均属于行业标准且经正式颁布,约束力是相等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不同行业或相同行业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又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使其中的很多技术指标无法直接互换。就产品标准而言,机械行业的许多企业执行JB/T6955—1993《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标准,航天部所属企业执行HB5… |
|
1、重点发展淬火冷却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包括换热系数在内的基础数据库,重点解决一些关键件的淬火畸变与开裂的技术难题。
2、推广热管换热器在淬火冷却设备上的应用,减少并逐渐取代传统的板式和列管式换热器。
3、提高泮火冷却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搅拌、控温、灭火、排烟等全自动化控制。
4、推广控制淬火、磁场淬火、强烈淬火等新… |
|
无机物水溶液淬火介质和有机聚合物淬火介质是我国淬火介质的发展重点,特别是要加强对有机聚合物淬火介质的研究,并扩大其应用。随着研究工作的深人,有机聚合物淬火介质的适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会进一步提高,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 |
|
淬火冷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机制,新型淬火介质的冷却原理,水溶性淬火介质的浓度、液温和搅拌程度对淬火烈度的影响,淬火介质冷却特性对淬火工件质量的影响,淬火烈度与淬火工件硬度分布的相互关系,淬火工件的最佳内应力及其控制方法,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测定和评价,淬火介质的污染过程及其维护,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数学模型的… |
|
|